返回

西海岸

财经消费

关闭

关闭

中德生态园:为“城市病”开低碳方

2016-04-15 14:06:31
来源:新黄岛
责任编辑:洛克
手机版

□本报记者 张忠德

■核心提示: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直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的蔓延之势。

五年多前设立的中德生态园,作为中德两国政府间唯一的合作园区,建园之初就以“生态”立身,其时,各类“城市病”尚未呈现汹汹之势,中德生态园就确立了“田园环境、绿色发展、美好生活”的发展愿景。

回望过去的五年,中德生态园带有鲜明“绿色低碳”特点的规划建设史几乎可以称为针对“城市病”所开出的道道良方。

划下“生态红线”

——低碳理念贯穿城市规划

作为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尤为重要,中德生态园作为示范性园区,立志于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规划体系,落脚点放在了“标准”上。

“中德生态园的优势是中德国际合作,我们借鉴德国莱茵模式、DGNB评价体系及节能环保技术政策体系,设置了园区40项生态指标体系,其中6项为中德生态园首次提出,并取得德国三大认证机构之一的TüV NORD公司认证。”中德生态园管委主任赵士玉告诉记者。

这40项生态指标,细化为777个关键节点,从经济优化、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等方面保护园区生态环境,为中德生态园的各项建设划下了“生态红线”,充当了中德生态园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全程“导航仪”,并作为统领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控制碳排放的主题主线,贯穿于各项工作。

在这其中,最为显著的一条“生态红线”就是设置碳排放指标的“天花板”,例如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指标和每吨CO2地区生产总值贡献量,倒推和倒逼各项工作。2015年中德生态园实现了5.88吨CO2/万元GDP和0.17万元GDP/吨CO2。

同时,划定管控生态敏感区,实行“红线”管控,科学划定一级生态控制线划(禁止建设区)和二级生态控制线(限制建设区),根据规划区自然本底特征、生态敏感性分布情况等,将规划区划分为9个分区。

形成被动房地方标准

——园区内实现100%绿色建筑

规划先行后,中德生态园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坚持“100%绿色施工,100%推行绿色建筑”的双100%原则,尤其是在推行绿色建筑上,中德生态园积极引进被动房、装配式建筑等新式绿建标准。

目前,中德生态园已开工130余万平方米,全部按照中德两国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其中二星级绿建102万㎡,三星级绿建9万㎡。

在此基础上,中德生态园更进一步,重点引入来自德国的被动房技术,已同被动房创始人菲斯特教授及国际知名被动房设计团队RoA签署设计咨询及认证协议,被动房大师荣恩教授担任被动房体验中心项目总设计师。

4月7日,在正在建设的中德生态园被动房体验中心现场,项目负责人于正杰告诉记者:“所谓被动房,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新型的建筑材料和严谨的装配工法,实现减少房屋主动消耗能源的目的,被动房无需供热制冷就可以常年将温度维持在20℃-26℃,大大减少了能源消耗,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绿色建筑标准之一。”

整个体验中心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全过程严格遵照被动房研究院(PHI)对被动式建筑的各项指标要求,力求打造中国乃至世界被动房建筑的标杆性项目,目前已竣工,计划于2016年6月投入使用。

根据计划,到2030年底前,中德生态园将开工建设100万平方米被动房示范城区,减少碳排放约25000吨。

“通过建立示范标杆,从而实现推广的目的,目前,我们参与了住建部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标准拟定,计划2016年形成青岛地区技术标准。2016年拟在园区召开亚洲被动房大会,争取2017年召开世界被动房大会。”赵士玉告诉记者。

同时,中德生态园还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利用废旧集装箱和被动房技术建设低能耗及零碳房屋,中德创意设计基地项目、亚洲足球基地等项目均采用废旧集装箱装配建设,目前已完工。2015年7月,中德生态园在汉德D-Zone—中德创意设计基地项目启动了首个装配式建筑试点项目——集装箱模块化组合公寓项目,同时也是青岛市最大的单体模块化建筑。

此外,园区“排水降噪沥青路面成套建设技术”,在交通部重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评审中总分第一;计划建设长度10.2km的综合管廊,总投资约2.5亿元,解决“马路拉链”问题;启动了新能源地源热应用、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利用、分布式能源系统工程及泛能网等有关示范项目的建设,种种绿色低碳举措不一而足。

街区城镇+海绵城市

——低碳城市环境正在形成

“破除围墙”,形成开放型社区是近段时间以来城市小区建设的热点问题,中德生态园同样走在了前列。

刚刚投入使用的弗莱社区,就是中德生态园借鉴德国小城镇建设经验所打造的开放型社区。整体规划充分考虑到了城市路网和其他要素,初步形成街坊式的规划格局,市政道路与社区道路联网,每个街坊实行封闭式管理,街坊之间由城市路网进行联系,形成“德国小镇”式的城市肌理。

德国中心,弗朗霍夫明日之城在建设之初,充分考虑路网的连通性,参照德国开放街区形式,打破传统商业设施沿车行道路设置方式,将商业精品店围绕中心公园精心设计,同时将所有小区围墙取消。

另一个引人关注的热点是建设海绵城市。“这一点我们也借鉴了德国的做法,将园区内40%的原有土地保持不动,尤其是自然形成的冲沟和塘坝,实现积蓄水源的功用。”赵士玉表示。

按照规划,2018年底,中德生态园将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海绵城市工程,总投资约10亿元。目前,已完成园区海绵城市建设评估工作,启动了山王河湿地保护工程、河洛埠湖周边景观保护工程等示范工程建设;已开工约21公里长,总面积8.5万平方米的人行道透水铺装路面或排水降噪路面建设;建成约3万平方米下凹式绿地。园区富源2号线、9号线、市民休闲广场通过设置渗井、渗管储水、滞留塘、滞留带储水、渗水、下凹式绿篱、透水铺装等10余项海绵城市技术措施,体现生态环保理念。

如今的中德生态园“荣誉等身”:“国家低碳生态试点城镇”、全国首批低碳城(镇)试点”、“全国首批新能源示范园区”、“全国首家综合标准化示范园区”、“国家绿色制造国际创新园”……

下一步,青岛中德生态园将全面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探索和实践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努力建设低碳发展的宜居活力园区。

分享到:

网上读报

“德耀中华”黄岛区“道德模范在身边”学习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