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 1月 26日讯 今天下午2时许,2015年度黄岛区十大道德模范和十件文明好事授奖仪式在黄岛区广播电视台举行。刘凤仙、柴守富等10位道德典型被授予2015年度黄岛区“十大道德模范”,“风寒心热斗海浪 临危不惧救村民”等10件好事被授予2015年度黄岛区“十件文明好事”,王秀娥等20位“十大道德模范”入选人员被授予“2015年度黄岛区文明市民”荣誉称号。
为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的要求,传递道德正能量,提振发展精气神,2015年10月,黄岛区启动了第十届全区“十大道德模范”和“十件文明好事”评选活动,共收到道德模范推荐人选86名、文明好事52件。黄岛区文明办组织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有关专家、往届道德模范、文明委成员单位组成的评委会,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后,筛选出30名好人和16件好事的候选名单,进行为期一周的宣传、公示、投票。在此基础上综合评审出“十大道德模范”和“十件文明好事”。
据悉,综合评审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投票情况和评委意见统筹兼顾,通盘考虑人和事的代表性、典型性、示范性。二是入选类型和主体身份平衡覆盖,孝老爱亲、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助人为乐、诚实守信五种类型道德模范各有2人入选,涵盖不同年龄层面,涉及多个社会群体;当选好事充分体现群众性、自发性和典型性,涉及村居、行业等不同领域。
2015年,黄岛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硕果累累,共推出中国好人3人,山东好人、山东好人之星、山东道德模范17人,青岛文明市民24人,位居全市首位、全省前列。黄岛区被评为山东省文明区、山东省乡村文明行动示范区、山东省四德工程建设示范区、山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区。(李玉华 滕以庆)
十大道德模范
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叫做感动;有一种力量,虽不惊天动地却可震撼人心,叫做道德。在你我身边,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坚守着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道德标准,用平凡的行动诠释着大爱,传递着真情。回首刚刚过去的2015年,那些带给我们感动的人就在我们身边,他们身上散发出的道德光辉,感动着西海岸。
爱心助老,拿乘客当亲人
40岁的刘炳聃是青岛真情巴士集团7路车驾驶员。有位经常坐他车的蒋阿姨,上下车腿脚不灵便,刘炳聃只要见到这位阿姨乘车,便立即起身上前搀扶。后来,老人在青大附院做了膝盖手术,他又去医院看望了老人。拾金不昧、爱心助老……这些事对于刘炳聃而言已成“家常便饭”,提起他,乘客们无不交口称赞,以至于有那么一批“粉丝”乘客,只要事情不急,出门专门等着坐他的车。
慈母之心,温暖学生求学路
34岁的邵妮是交运集团公司西海岸分公司温馨校车照管员。三年前,交运集团青岛西海岸分公司的温馨校车上来了一名叫晓宇的残疾学生,引起邵妮的注意。得知他走路需要有人搀扶后,她当起了晓宇求学路之路的“拐杖”。由于行动不便,晓宇有时还会大小便失禁,邵妮每两天就会把他的座套拿回家换洗一次。为表达感激之情,晓宇家长先后两次送来锦旗,感谢这位不是母亲、胜似母亲的校车照管员。
见危出手,尽显侠肝义胆
孙明夕是大村镇村民,理发店店长兼理发师。2015年6月一个晚上,他回家路过一片树林时,救出一名落井妇女。
事后得知,落井妇女丁仲霞体重140多斤,孙明夕身体倒悬使不上劲,要是一不小心倒栽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他是冒着极大危险、拼尽全身力气去救人的,在丁仲霞丈夫到来后悄然离去。次日,孙明夕又默默拉一车石板把废井封堵,防止意外再次发生。
见义勇为,书写英雄本色
陈汝群是灵山卫街道大湾社区居民。2014年12月18日下午,刚卖完海产品的陈汝群突然听到“轰”一声巨响,陈汝群顾不上天气严寒,甩掉外套和棉鞋,纵身跳进海里,向落水面包车游去。费尽力气拉了五六分钟,才将车门打开。海水虽已浸透陈汝群的衣裤,但救人心切的念头支撑着他的意志,最终成功救起了两条落水生命。落水者得救了,他却发起高烧,五天之后才得以康复。
拾金不昧,见证立德之基
56岁的孙佃美是青岛言鼎物业保洁员。
去年7月16日,当孙佃美清运垃圾时,突然在单元门外发现一个装有700元现金和身份证、飞机票等物的钱包。她连忙跑到物业公司,但很遗憾没有发现失主线索。
回家后,孙佃美和儿子一起写了招领启事并贴在小区显眼位置。功夫不负有心人,到傍晚快下班时,终于找到了失主。
守信如命,凸显立人之本
曾令国是大场镇马家滩村村民。早在1988年,正在部队服役的曾令国回乡探亲时,得知村里一对六旬老人无儿无女,他带上礼物来到曾祥耕老人家中,帮老人下水饺,陪老人聊天解闷,曾令国答应,以后会常来看他们,但谁也没想到,这一看就是28年。后来,曾令国自己开了家饭店,不少人跟他发生经济往来时都免签合同。他们说:信用是最好的名片,跟老曾打交道,放心!
言传身教,践行树人使命
刘凤仙是东风小学教师。她把每个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孩子,“学生就是我生命的全部。”虽身体不适,但为不耽误孩子们的课,就一拖再拖直到放假才入院;刘凤仙每月都会拿出一部分工资来资助班里生活困难的孩子;单亲孩子小雨,家里发生火灾后,刘凤仙把她接到自己家,却忽略了要中考的儿子;她每月拿出500元资助贫困儿童,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用言传身教践行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
医者仁心,全力救死扶伤
李发贵是黄岛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他每天提前1个多小时到达门诊,傍晚6点多离开医院前,再巡视一遍病房,成为他33年来始终如一的坚守。无论是半夜睡梦中,还是合家团聚时,只要患者需要,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有一次他半夜抢救一名急症病人十几个小时,最终病人转危为安。病人家属执意送他红包,他多次退还不成,最后将红包交到住院处换成押金条,交还患者手中。
仁义担当,患难不离不弃
66岁的柴守富是琅琊台集团退休职工。退休后,没等老柴喘口气,妻子张宗兰就患上了尿毒症,柴守富迅速接过妻子以前的角色,做起了家庭妇男。柴守富的大伯90多岁高龄,早些年旅居台湾,一直未婚膝下无儿无女。前几年回来探亲时,表达了落叶归根的愿望,可返台后没等办手续就得脑血栓成了植物人。柴守富知道后,立马联系有关单位,要把大伯接回来照料。在他精心照顾下,大伯从植物人状态恢复到能生活自理。
勤劳坚韧,挑起家庭重担
崔立凤是宝山镇胡家村人。40年来崔立凤用勤劳和坚韧挑起两家七口的生活重担,成为人们交口称赞的好儿媳、好大嫂、好伯母。年长的婆婆要精心照料,体弱多病的小叔子也要格外关照,崔立凤毅然扛起照顾这个大家庭饮食起居和繁重农活的担子,这一照顾就是20年。后来小叔子成了家,妯娌也身患残疾,崔立凤把侄子当亲儿拉扯大。如今侄子每天放学后仍旧在她家吃饭,他早已把伯母当成了另一个母亲。
十件文明好事
又是一年飞雪迎春,又是一年重温感动的时侯。文明成就新区,美德点亮心灵。2015年,在新区有这样一群人,邻居见义勇为、夫妇助人为乐、三代人捐资助学、一家人献血助人、全公司崇德向善,文明正以居住圈、亲属圈、同事圈、朋友圈等为纽带,呈现出见贤思齐、抱团扎堆、比学赶帮的好人共生效应。这些都是新区的文明精神缩影,正提升着新区的城市灵魂。
风寒心热斗海浪,临危不惧救村民
2015年2月6日,泊里镇石崖村村民王怀峰,正在泊里海域的海边忙碌着,隐约听到风浪中传来呼喊救命的声音。王怀峰迅速跳上小船,不顾自身安危,在颠簸的海浪中死死抓住落水者,经过10余次尝试,终于将落水者救上小船。就在他准备返航时,隐约看到还有一个人在海浪中,王怀峰又立即调转船头,将其救上船。回到岸上后,王怀峰和村民一起将两名落水者抬到自家炕上,生起火炉,对两名落水者进行抢救。
古道热肠好乡亲,齐心共救陌路人
2015年5月3日晚8点半,大村镇花根山村村民赵吉坤开着一辆大型拖拉机,在急拐弯时,拖拉机突然侧翻,自己被死死压在车下,只得原地高声呼救,恰巧被大场镇吉利河村村民丁茂华与妻子听到。丁茂华夫妇联合村里的乡亲们帮着抬拖拉机,并拨打110、120求助。
经过大家共同努力,赵吉坤被成功救出,并被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救治。丁茂华及村民留下来帮着收拾了事故现场,并看守车辆。
老少三代齐上阵,志愿服务献爱心
陈记海作为黄岛区红十字同心缘志愿服务队的负责人,带领队伍长期开展公益活动,志愿服务达到1000多小时。陈记海从1997年以来,18年累计折合无偿献血94600多毫升,相当于全身血液总量的20倍。2002年陈记海加入中华骨髓库,2013年签订遗体捐献同意书。在陈记海感召下,他的妻子、女儿相继参加志愿服务,成为红十字志愿者。2015年10月,陈记海母亲去世,他按母亲遗愿,将其遗体捐献于医学研究。
抗震救灾结缘分,守望相助亲上亲
2010年的玉树地震,让前去救援的新区“山海情”救援联盟与青海洛忙村结下不解之缘。2011年开始,“山海情”救援联盟开始对其实施帮扶计划,进行支教帮扶和蔬菜种植培训,前后两次共援助物资价值12000元。2015年,为圆藏族儿童的看海梦,“山海情”救援联盟邀请村民、学生来新区参观交流,同时还参观部分农业产业园,学习先进种植技术,为当地村子脱贫致富提供了技术支持。
师生串起朋友圈,花季少女得救援
2014年9月25日,黄岛区博文中学七年级学生徐佳,被确诊为重症脑炎,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徐佳的班主任董晓燕老师组织班里的学生、家长进行了捐款,筹集到2532元;博文中学发出倡议,全校师生、家长共计捐款48282元;隐珠中学的冯敏老师将情况发到微信朋友圈,筹集捐款8000多元……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一场爱心接力在新区师生中持续传递,捐款总数达10万余元。2015年9月,康复出院的徐佳和妈妈带着锦旗和感谢信感恩所有帮助过她们的热心人。
斑马线前讲文明,真情巴士树新风
2015年4月29日,青岛真情巴士公司在新区拉开了“礼让斑马线,争当好司机”活动序幕.
活动中,1500多名公交驾驶员踊跃参加,同时还发起成立“礼让斑马线公益联盟”,倡导市民通行斑马线、车辆礼让斑马线。
越来越多市民感受到文明出行的安全与便捷,一场“礼让斑马线”的文明新风在新区全面展开,私家车主、社会团体纷纷响应,源源不断加入礼让斑马线行列,为建设文明新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温馨校车学雷锋,路遇险情向前冲
2015年4月20日,在香江路第三小学和开发区六中路口附近,发生一起摩托车与轿车相撞的交通事故。
路过的交运温馨校车长江路班组驾驶员汤彦飞,迅速将自己的随身衣物脱下来,折成简易枕头,就地施救伤者;而他的同事也在帮助指挥交通。
10多分钟后,交警和救护车相继赶到,进行了现场勘察和伤员救治,连口称赞班组的师傅们为抢救伤者赢得宝贵时间。
胸怀大爱连民心,敢于担当媒体人
黄岛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坊栏目,活跃着一支心系百姓冷暖的年轻记者团队,他们用爱做有温度的新闻,用爱温暖着社会良知。他们把传递温暖、播撒爱心、关注民生作为报道主题,通过24小时热线,全天候聆听观众诉求,帮助群众20多人、播发公益节目100多条;关爱环卫工、送化肥下乡、为农民工讨薪……
他们肩负着媒体的社会责任,将继续砥砺前行。
文化惠民气象新,雅俗共赏满眼春
区文广新局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推出“文化惠民一卡通”项目,为文化企业和消费者搭建起一个“互通互惠、互利共赢”的资源共享和文化消费平台。
首批文惠卡于2015年10月1日发行,计划签约300家文化企业,全区发行30万张。同时启动新区首届市民文化消费季活动,通过政府、企业、百姓三方合力,打造一张新区文化消费“新名片”。
警民合力保平安,和谐街道换新颜
黄岛公安分局滨海派出所联手滨海街道办事处率先推出凤凰社区警务模式,并复制到辖区各层面。
建立1+X巡防体系;免费为居民安装防盗门等设施;建立远程视频监控和电子巡更系统;依托社区警务室为居民开展心理辅导……打造以“人防、物防、技防、心防”为核心的立体化防控新模式,构建起和谐警民关系,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文/图 李玉华 滕以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