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违10万余平方米,群众投诉为“0”,这是辛安街道2015年拆迁清违工作交出的答卷。数字看似简单,却实实在在凝聚了街道干部们的心血。
“只要方式方法得当,问题就能解决。”辛安街道党工委书记孙业安说,拆迁清违难的本质是其背后的利益驱动,对其处理必须保持清醒的思路,不摆“花架子”,遵循情、理、法相融原则,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扎实推进。
攻坚克难平均每天拆违300平
“这一年不容易啊!”辛安街道党工委委员、分管拆违工作的薛增礼谈到街道2015年的拆违工作时,感触颇深。
辛安街道是个老工业园区,企业多,流动人口多,违章建筑也相对较多,拆违工作任务繁重。同时,还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可即便如此,也不能成为阻碍工作推进的理由。”薛增礼说,无论怎样,问题总要解决,项目终要建设,环境终要整治,“拆违,顶着钢盔也要上”。
也许,就是因为有了这种“不推卸,敢担当”的气魄做底气,辛安街道的拆违工作才一步一个脚印,节节推进——
谈起2015年的拆违工作,薛增礼如数家珍:2个月集中拆除山科大西侧东洞门违章建筑2万余平方米;疏港高架桥下违章搭建的临时建筑,绵延2公里,占地200余亩,仅用了30天就被坚决拆除;利用1周时间,对辖区开拓路北段、五龙河路占路经营、乱搭乱建等困扰城市管理的多年“顽疾”进行彻底治理;为保证五大市区重点项目用地,拆违清场近1600亩土地,涉及街道17个社区400余户居民……
据统计,2015年,辛安街道总共拆违10万余平方米,平均每天拆违300多平方米,有效保障了辖区内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工,城市环境提升有目共睹。
讲理说法首先推倒干群“隔心墙”
对于拆违,光有一股“冲劲”是不行的。辛安街道在拆违中,首先要做的是:跟违章户把法律政策说“透”,把道理讲“明”。法律政策理顺了,问题往往一目了然。
在对山科大西侧东洞门的违章建筑进行拆除时,一个4层楼的钢结构违章楼房成为焦点。由于户主在盖房子时花了70多万元,一旦拆除,损失巨大,面对拆违人员,情绪激动。但是楼房建设没有任何手续,属于违法建筑无容置疑,房主对此,也并不否认。既然不合法,那就必须拆除。
“拆违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是底线,没有侥幸。”通过多方面做工作,摆事实讲法律,该房主最终做出让步,同意限期拆除。
拆违,离不开政策法律的宣传。帮助捋顺这其中的逻辑关系对拆违工作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辛安街道通过发放明白纸、开动员会,先把个中利害点明了、说透了,把舆论宣传工作做足了,再下发通知、限期整改,以此步步为营、扎实推进。
柔性执法群众变“被动”为“主动”
对拆违过程中,群众所面临的现实困难,辛安街道也设身处地为群众考虑,尽最大限度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在拆除山科大西侧的违章建筑时,为最大限度减少业户损失,街道出动人员600余人次、机械120部次,帮助居民拆除违建。
在华能信息、中国电信、益合电气三个重点项目拆违清场过程中,项目用地范围内存在养殖场并种植了金桂、玉兰等大量名贵苗木,让养殖户自己在短时间内进行搬迁清场的确存在很大的现实困难。在调查了解情况后,辛安街道积极联系绿化公司帮助他们出售苗木32400余株,协助迁移养殖场16处、家畜3700余头,这样既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又消除了群众对拆迁清场工作的抵制情绪,实现了由“被动清场”向“主动清场”的转变。
“基层工作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要有感性的一面,尤其是拆违工作,既要保证拆违工作的推进,又要维护群众合法利益的最大化,疏堵结合才是上策。”孙业安说道。
疏堵结合的效用,在东洞门拆违中体现地十分明显。这次拆违,不但使多年来困扰大学周边环境治理的顽症得到根治,拆违空地上建的便民市场更是给社区带来“利好”。
便民市场,不但能够帮助社区解决部分劳动力,还将每年给社区带来200万元左右的收益。而拆违清出的空地,则规划建一个门球场、一处景观公园和健身小广场,让居民休闲锻炼又多了一个好去处。
张希文 陈学祥 尹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