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田) 一季度新区31家规上企业,营业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168.74%,2022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影视产业实现“开门稳”“开门红”。东方影都作为国内集聚式发展的工业化影视生产基地,坚持做好主责主业,不断提升影都科技含量,服务影视大片拍摄制作。
基于东方影都打造高科技影视工业化生产基地的目标定位,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现有40个国际一流的高科技摄影棚、32个置景车间、室内外合一的水下制作中心、全流程制作的数字影音中心以及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一流的硬件设施和置景条件为剧组拍摄提供了极大便利。从《长城》《环太平洋2》到《流浪地球》《刺杀小说家》,从待上映的《超能一家人》《封神三部曲》再到2022年正在拍摄的《流浪地球2》《异人之下》《731》等,越来越多的“重工业大片”落子东方影都。2022年开年,园区同时满足了五部大体量作品的生产需求。
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内的虚拟化制作平台,在满足动作捕捉、三维阵列扫描等拍摄制作基础上,推出“可视化剧本”业务,便于剧组提高前期拍摄工作效率。《流浪地球2》《独行月球》等项目均利用该平台进行了“可视化剧本”创作生产。亚洲首台Titan运动控制机械臂也率先在东方影都影棚内投入使用。除此之外,LED虚拟拍摄技术在园区也得到高效利用,《警察荣誉》等项目在拍摄期间采用了置景和LED综合运用的技术,有效降低了拍摄成本。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了影视文化产业链工作专班,具体统筹推进产业链“双招双引”、项目建设、技术创新等重大事项。画出新区影视产业链链阵图,实行五位一体招商机制,瞄准产业链的薄弱环节,进一步补链、延链、强链,夯实产业基础。
在供应链打造上,构建六个一体系。利用东方影都优势平台,布局影视核心板块,全力打造影视出品、综艺制作和宣发放等高端价值链,谋划影视教育、影视金融、影视文旅等产业领域。人才方面,以青岛电影学院为核心,以东方影都为纽带,清华青岛科学与艺术创新研究院、海发影视产教融合基地等多个影视产教融合机构启用,形成高校、园区、企业各要素互动的人才培养格局。同时,新区目前拥有20所高校、18.4万在校大学生,特别是梅纽因音乐学校、中央美术学院青岛分校、山东工艺美院青岛产教融合等艺术类院校相继运营和开工建设,为东方影都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截至2021年底,全区规模以上影视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亿元,同比增长210.35%,招商项目26个,总投资53.6亿元。
青岛西海岸新区始终以打造高效便捷、一站式的影视服务环境为宗旨,探索创新影视服务模式和机制,构建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一体化服务体系。设有国内首个地方影视管理服务机构——青岛西海岸新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以“保姆式、专员化、店小二”的理念,为剧组和企业提供“一窗受理、全流程跟进”的一站式服务。
打造“一标双零”影视服务新标杆,实现了公共服务标准化,政策兑现零跑腿,业务办理零等候,与新区各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开通绿色通道,梳理出涵盖行政审批、海关、公安等部门的20余项影视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对涉及企业注册、剧组人员备案、外籍人员签证办理等审批事项,实行零收费、专员化代办服务。
在新一轮全国疫情形式下,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生产,并在新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的指导下,与剧组达成共识,再度提高防疫级别。各剧组严格执行“两点一线”封闭管理模式,包括司机在内,全体剧组人员仅在影棚和入驻酒店、宿舍活动,由剧组专车来回接送,减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同时,积极协调社区疫苗接种车定期走进园区,在园区设置固定核酸检测点。3月份组织园区全员核酸检测6次,包括园区所有剧组、租户、员工等,共计核酸检测1万余人次,给剧组防疫提供便利,快速有效完成全员核酸检测。
以“一剧组一服务专员”为基础,确立疫情防控“服务专员”24小时在线服务机制,保障《流浪地球2》《异人之下》《翻译官》《米小圈上学记》等重点影视项目顺利生产。
一季度,《光阴里的故事》《一闪一闪亮星星》《婚姻的两种猜想》等一批在新区出品、拍摄的影视作品在央视和各大卫视、主流网站热播。
山东省政府于2021年7月出台《关于支持青岛西海岸新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明确提出支持灵山湾影视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等措施。近两年,新区在影视产业政策扶持上不断加码,先后出台《青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影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青岛西海岸新区支持影视产业健康平稳发展的政策措施》等影视产业扶持政策,已为影视企业和剧组兑现补贴资金超过1.6亿元人民币。
目前,西海岸新区出台的影视全产业链扶持政策(《青岛西海岸新区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与青岛市、山东省影视产业扶持政策形成组合叠加优势,扶持对象覆盖影视企业、培训机构和个人,贯穿影视产业全链条。2020、2021年连续两年入驻企业超过150家,吸引剧组连续两年每年超过6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