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西海岸

社会新闻

关闭

关闭

泊里大集又搬新家啦 300多年来第三次搬迁

2016-04-29 16:40:33
来源:新黄岛
责任编辑:洛克
手机版

本报讯 4月25日,青岛西海岸新区历经300多年的泊里大集又迎来了一次“搬家”,这是泊里大集历史上的第三次搬迁。为让老百姓感受大集搬迁的喜悦和熟悉大集新址,泊里镇自从4月23日至4月25日,在“泊里大集”新址(泊董路以西,泊里河南村南侧区域)举办“百年‘泊里大集’搬迁新址庆祝”系列演出活动,并于4月25日上午正式开集。

4月25日一早,随着泊里镇镇长李海波响亮的一句“开集啦”,路口靓丽的“泊里大集”标识褪去了神秘的面纱,醒目地展现在十里八乡的赶集人面前,老少爷们儿一片欢呼声中,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

一进新的泊里大集,不再见拥堵,换来的是舒适、敞亮,但不变的依旧是热闹。“新的泊里大集占地160余亩,是原来大集面积的2倍多,可容纳1200多个摊位,交通便利,设施完善,设有500个停车位,不仅能满足泊里大集未来发展的需求,也正是运用了‘腾笼换鸟’之计,让大集能快速有效地带动驻地南侧的开发。”泊里镇党委副书记任双平说。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董家口开发建设的快速推进,泊里镇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泊里大集”的区域影响力也逐步上升,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成为青岛西海岸集日用百货、五金建材、花鸟书画、服装鞋帽、特色食品、畜牧产品、木材家具等为一体的最大规模综合性集市,年交易额突破1亿元。

泊里镇承接着新港城的规划建设,大量外来人口来泊里生活居住,购物生活成为必须,现在的“泊里大集”场地已无法满足老百姓经营购物需求,而且由于配套设施落后等多种原因,对周边环境、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等产生了一定影响。“‘泊里大集’是我们泊里镇最具特色的‘文脉’,也是泊里人精神上的‘根与魂’。”任双平表示,为更好地传承保护“泊里大集”的历史文化特色,留得住“乡愁”,也给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舒心整洁、安全规范的经营购物环境,泊里镇党委、政府经过多次论证和广泛征求市场、工商等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推进“港口小镇”建设,给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优美、整洁的经营购物环境,也为镇驻地的未来规划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泊里大集的搬迁也就被提上日程。

在搬迁的新泊里大集上,河西村卢秀华老人告诉记者,大集虽然搬了新家,但是依旧还是那个热闹劲,而且现在的大集更大、更宽敞,离他的家有近,以后每逢集他都会来逛逛。“为庆祝大集搬家,镇党委政府在新大集上连唱了三天大戏,真是热闹啊!”李明荣老人高兴地说。(孙雯丽 张文君 刘巍)

三百年大集见证小镇蝶变

经历三个快速发展期

“泊里清中期设集,称泊里集、泊儿集,1957年后改成泊里。”(摘自《胶南地名志》1990年3月版)泊里所具备的地理优势、历史沿革、人口密度、交通条件、丰富物产等因素,造就了泊里大集自清中期至今就以其贸易量巨大、人数众多而远近闻名。

泊里大集是目前青岛市尚存的最古老、规模最大的集市之一。近代的泊里大集主要经历过三个鼎盛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前,借助庙会的祭祀活动和贡口港的商贸运输活动以及董家口渔港的渔业运输活动,商贩和货主从四面八方赶来做生意,一时间,泊里街内经商的,卖艺的,开店的,唱戏的,各种行当竞相出现,泊里大集盛极一时,成为鲁东南重要的民俗大集之一,人流量达万人以上。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藏马县大规模物资交流大会的举办,泊里大集又迎来了新的机遇,冬、春季的物资交流大会既满足了群众的生活需求,又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再加贡口港客货码头的兴起,集市贸易也逐步繁荣起来。上世纪80年代以后,泊里大集迎来了第三次快速发展高潮。改革开放后,农村市场放开,农民的农副产品和所需物资都要到集市上交易,导致集市贸易的规模越来越大,泊里大集的交易量和交易人数连创新高。

最初以棋盘街为中心

作为青岛市尚存的最古老、规模最大的集市之一,泊里大集距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已发展成为集日用百货、五金建材、花鸟书画、服装鞋帽等为一体的大规模综合性集市,并在2012年入选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时代变迁,泊里大集也历经三种形态。

新中国成立前的泊里大集不仅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许多乡间民俗和民间生活场景都能在大集上见到。泊里大集逢农历四、九为集,每当大集之日以泊里街内的道路上作为交易场所,以棋盘街为中心,沿纵横的街道向外延伸。棋盘街是泊里以牌坊街为主的几条街道交汇处的俗称,是泊里的中心也是交通最忙碌、商业最繁华的场所,大集期间,棋盘街主营布匹、熟食等和百姓密切相关的商品。棋盘街南北的道路较窄,一些小件物品就在这里交易,如肉市、鱼市、菜市、蛋市等等;沿棋盘街向东、向西,分别有红席市、扫帚市、粮食市、土烟市、破烂市、杂货市、陶瓷市、木器市、铁器市等等,一些占地面积较大的则设立在了东河的河床上,如柴草市、牲口市、杂耍市、板凳市、功夫市等等。

上世纪90年代初首搬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人们的日子逐渐宽裕,四乡八邻前来赶集的人越来越多,原先在街内道路上的摆摊设点的集市已经日趋拥挤和堵塞了,严重影响到街内居民的生产和生活。1991年,泊里镇党委政府在横河以西划出30亩地,建起了新的泊里大集,此时的泊里大集已经没有了旧时的板凳市、工夫市、杂耍市等市场,逐渐兴起的有服装市、花卉市、食品市等等,红席市也比旧时规模扩大了若干,成为鲁东南远近为名的红席交易市场。

再搬家年交易额过亿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农村贸易的快速发展,泊里大集交易量持续攀升,设立了十几年的大集场所已经远远赶不上实际需求了。

为了满足商贸需求,2004年,泊里镇党委、政府在泊里果品批发市场北侧划出80亩地,又一次搬迁了集贸市场,泊里大集来到新址后,几年的时间里便有近1500户商贩常年在此经营,年交易额过亿元。

2012年入选青岛市非遗

近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培育和促进下,尤其是2012年入选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泊里大集作为一个民俗市场和文化符号更加闻名遐迩,赶泊里大集已不单纯是咱老百姓买卖商品的方式,更是对历史传承的回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泊里大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演变成为农民娱乐和社会交际的主要场所。

每年,镇政府还会在大集上组织科普、法制、计生宣传活动和文艺演出,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民落后、保守的观念,极大地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孙雯丽 张文君 刘巍)

分享到:

网上读报

“德耀中华”黄岛区“道德模范在身边”学习宣传活动